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国画艺术名家 王如何 翡翠 艺栈
  wrh.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3779
最新博文:
名家 王如何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王如何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我的动态    
王如何作品评文摘录
发布时间:2012-06-08

《勇气 胆识 成果》(摘录)                    /杨力舟

 

他创作的内容很丰富,有主题性的、装饰风格的工笔人物画,有黄土风情、地方色彩浓郁的写意画,还有大量仕女画。他不仅擅长表现人物,而且还创作了许多北方黄土高原山水画,技巧和能力都在突飞长进。另外,他在中国画创 作中根植于水墨淋漓传统写意技巧的同时,借鉴富丽斑驳的古代寺观壁画和彩塑,来窥探自已绘画艺术前景。这种远见卓 识和敢于汲古见今的勇气和胆识令人钦佩。

·····

 

王如何出生在广袤浑朴的黄土高原----山西原平,这块周山环抱的盆地中,他自幼接受了大自然所赋于的淳朴、凝重、浑厚的气质,这种气质构成了他的绘画艺术创作的底蕴和根基。

如果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富于哲理,而又符合艺术规律的话,王如何在这一方面体会尤深,并且得益于此。他在1987年创作的《归乡的路》就是时间变异的真实写照,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山风》和《冬牧》的特殊意境,直抒他对家乡生活的爱恋与亲切感情。某醇厚、质朴都是他的艺术本质可贵的表现。

·····

 

回首山西浩繁丰富的古代寺观壁画群、石刻彩塑群那种宏伟的场面,多人物的组合,流畅风动的线描,富丽斑驳色彩,多样的手法,精美传神的人物造型与性格刻划,他仍激动 不已    ,向往不已。激情与畅想,大胆与务实构成他在创作中探索的稳扎稳打的心智,开始了数年以来水墨写意与古代寺观壁画、宋代晋祠仕女彩塑特点的自然融会这一大胆尝试,为开创一种新面貌进行着艰苦跋涉。例如《晋祠抒怀》、 《晋祠水母的传说》、《桃花红梨花白》都是很好的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将北土文化和南派风格兼容并蓄, 是他此后作品的长足特点。

                                         

摘自《中国名家风采》2009六月号

 

                  

 

开门不厌好山多———王 如 何 画 山 水 (摘录)

/ 王 钧

      

王如何出生在广袤浑朴的黄土高原——山西原平。这块周山环抱的盆地,养育了他豪爽、率直、朴素的性格,古老而灿烂的黄河文化滋养了他对中国画的情感与追求。他自幼接受了大自然所赋予的淳朴、凝重、浑厚的气质,这种气质构成了他的绘画艺术创作的底蕴和根基。先天的秉赋与后天的笃学,在他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勤奋耕耘中悉心探索、师古不泥、率性有范。在绘画艺术中,尤其是在写意山水画创作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他的山水传统绘画功底扎实,在强调北派的皴法与气势浑厚博大的同时,从浙派人物技法中得到了很多启示,把水墨洇韵、用笔柔和纯熟的挥洒融合于山水之中,山林华滋、云烟流瀑、笔古墨老,山峦、林木、壑石交织。他善用连皴带擦、干湿并用,饶有天然不雕之致,貌似随意而内含功力,法度泻于毫端,性情倾于纸帛。在洇晕水墨中突显山峦苍岩之浑厚、峻美,云烟雾霭中隐现草木之丰茂。王如何在北派山水的基础上,揉和南方山水的清灵气息,质朴、自然、纵横,用粗犷而柔美的语言把南北两派各自具有强烈特色的画风在自己的画面中作了意趣结合,体现了他审美意识上跨地域的综合式超越。同时,从其画作之中也显示出了中国写意画家所应具有的魄力和气概。

·····

 

他在创作中恒守的原则便是让作品忠实于生活。王如何走遍三晋大地,从晋西北吕梁到晋东南太行、从塞外雁北到河东尧舜故乡,收集了大量创作素材,吕梁山的悲怆朴涩、太行山的雄浑苍秀、淳朴的民风、动听的民歌、神奇的传说,都有令他情郁于衷的魅力。大自然中的一丘一草都能引发他的激情,与自然山水的真情对接,对自然界的热爱、对生活的关注,并以极大身心投入于中国山水画的研习之中,这使他的山水画作品脱颖而出,令人称道。王如何的山水画作品并不是对自然山水的简单模拟,在他笔下的山水有着灵动的生气,正是他把自己的灵与肉“与山川神遇”。他对传统山水画狠下功夫,但却又未受传统技法的约束,日积月累,逐渐在造型、笔墨上有了自己的“独家技法”。他作画时胆壮气足,色墨同时泼洒,线条任意纵横,整幅经营,随长随消,毫不拘泥。大胆处豪放疏狂,横涂竖抹;精到处草草之中可见其独具匠心,一扫婉弱雕琢之相,令人心旷神怡,流露出中国写意画应有的洒脱品格和素养。

 

摘自《近现代中国画名家画谱王如何山水画》中国文联出版社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画家王如何的艺术探求(摘录)

/伊虹

 

王如何的魄力与气概源于信念,也正是这种对生命的信念,在画中以生机勃勃,纵情恣意的笔法与气韵打动着观众,使观者享受到生命振作的审美愉悦,这确为王如何绘画艺术的独到之处。

·····

 

王如何在作画前多数只作构想,而不作事先过分严谨的设计,故不可能事无巨细的面面俱到。由于这种作画方式总先以胆气慑人,虽无过细的周到,却有一气呵成的淋漓痛快,在气势磅礴中放笔写去,所要表现的山水树木,人物走兽,其笔法形象自带个性特色,不为营造,不为设计,出来自是王家面貌。尤其仕女,温婉淳良,宽体大度;毛驴则长腿瘦耳;山头则浑园长大,别具特色。用笔不究细疵,但求笔势逼人,粗笔疏放中自别有一派独到意味. 构图章法, 在作画过程中随长随消, 边画边造, 逐渐自然生成, 此种作画方式有相当的难度系数, 却也充满了常画常新的创造的。

·····

 

王如何的魄力还表现在坚持并完善现有自我的同时并不自我限定, 他不断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新的艺术信息,  不断地修正更新着己有的自我, 并以充足的勇气不断开拓着新的领域, 敢于在几乎没有涉猎过的领域拿下一出出重头戏。 例如为太原机场设计的大型壁画《晋阳湖的传说》, 花鸟画《春之歌》,往往使人钦佩叹服. 也许正是因为王如何有很广的涉猎范围, 而不使思想僵化局限于某种小技术圈子之内, 所以其作品的面貌根据内容也不断寻求新的形式 。田于跨的画种多, 像人物.山水,风俗,仕女, 工笔写意, 壁画. 连环画, 油画, 设计……. 均有涉猎, 这种作画习惯, 使他形成了寻找蕴藏于各画种外表特征之下的总的通律的兴趣, 在这种通律之中, 再加添具体特殊规律, 就能善于应对种种新的课题, 并通过各种新鲜方式的具体应用, 对通律的把握也越加牢固与自由, 从而就更加强了其作画的自由状态. 正是由于敢字为先, 对王如何来说, 没有什么方法不敢尝试的, 便也就干出来了, 便也就有了成功, 这确实使人能得到很好的启示。

·····

 

王如何艺术创作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画种与创作题材的广泛,同时还体现在对时代与地域的跨度上。他从小土生土长于黄土高原的山西与这万厚土有着血肉的联系,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阅历亦较丰富,故所画的乡情风俗画不属于纯娱人的田园牧歌或纯形式的装饰趣味。他的乡情画沉重的生活厚度和泥土气息,无论从选题,从气氛的营造,从人物的刻画,都纯朴、真实、粗野、苦涩、乡韵土味十足,如《迎亲图》、《山风》、《端有人间六月秋》、《山村四月始闻莺》,都饱含着生活的丰富底蕴。这份逼人而来的寒气与苍莽,既来源于北方苦寒的生活体验,也得益于山西古代寺观,墓葬壁画的丰富营养,王如何喜用斑驳而朴涩的画面肌理效果,就是从他大量临摹古代壁画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摘自《美术观察》1997第六期 

 

胸中块垒·笔底锦绣·大家气象

——读王如何中国画有感(摘录)

/张不代

 

品读王如何的中国画作品,从绘画艺术之技能技巧角度讲,我确实不懂其中奥妙,我只知道王如何的中国画作品,仿佛总有着一种高远、博大、悠长、幽深、强劲的“什么东西”存在,犹如物理学上的磁场或电场,天文学上的“黑洞”和“时间隧道”之类引力场,甚至中国气功学上的所谓气场似的“场”式的东西存在,令人在品读它们的时候,于不自觉或不自禁之中,被它们吸引、吸附,被它们感动、感染,被它们同化、异化,让人想太息、想长啸、想狂歌、想哭笑,想化作一抹墨色彩色、一抹云烟,融进画中。为什么会有此种感受?我是诗人,就此,我曾从诗画同源角度上,想到“意境”“意蕴”“气韵”之类字眼,但细想想,好像都对,似乎又都觉不尽贴切。

从形而上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大”感和一种“小”感。

此处先说“大”感,其要,是指两个方面。

一方面,所谓“大”感,是指作为客体的读者,面对作为主体的王如何中国画作品时,尤其是面对他的山水画作品时,油然生成的那种“油然崇高”的自我感觉,那种“油然自大”的自我感觉(或者叫自我意识)。,比如,在读他表现黄土高原风光的《太行壮气》、《秋烟漠漠》、《锦簇王莽岭》、《万里秋色》、《太行新雨后》、《五台圣境》和《铁壁霞光》等诸多作品时即如此。本人在读这些作品时,感觉仿佛自己于油然间做了上帝似的,在君临天下,在鸟瞰人寰,一种“救世”情怀,一种对山川草木、万事万物“总关情”的情怀,似乎也在情不自禁之中油然而生,并且总想起本人一首小诗中一句诗行,那首诗是本人在行走过唐古拉山的昆仑山口时写下的,“即便侏儒∕跃上昆仑∕也成擎天一柱”(为什么总想起这句诗,大概和潜意识中“毕竟平民”有关)……

另一方面,所谓“大”感,还指相对客体的读者而言,感觉到的作为主体的中国画作品本身具有的那种大气,而这种大气又绝不是指绘画本身的篇幅、尺幅和场面之大的。指什么?我一时难以找到适当语言表达,借用哲学上两个词“内涵”与“外延”概括,尽管还是犹觉不大切当,但差强人意,叫做:内涵的厚重,外延的广大。品读王如何中国画作品,不仅那些篇幅、尺幅和场面之大的作品,即便读他的篇幅、尺幅和场面比较小的作品,甚至那些可称为“小品类”的作品,都能令人感到这种以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和沉思,以“读者的耐读”为表征的大气。品读王如何的中国画产生的这种“大”感,让我想到现在人们已经不多使用的两个组合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还令我想到另一个成语:大音稀声。

现在再来说“小”感。

这里的所谓“小”感,依然是指作为客体的读者,面对王如何中国画作品时,油然生成的那种自我感觉,但不是那种“油然崇高”“油然自大”的自我感觉,而是一种“自感渺小”,一种近乎到“虚无”和“湮灭”的“自感渺小”之感。

王如何中国画作品给我的“小”感之“小”,是一种小中含大之“小”。

王如何的中国画作品能给读者提供一种“化境”,使画意、画境与读者心意、心境于读者不经意中合二而一,在赏心悦目的同时,给人以不尽的想象空间,使人回味无穷。我不知道,这种能令读者产生“不自觉的自觉”“自觉的不自觉”,是否就是一种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效果呢?王如何的中国画作品犹如色彩的音乐、色彩的诗歌。

                                                                

摘自《中国艺术典藏》2009.6

 

评论(0) | 阅读(2987)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雨歇见春雨 ()
秋山敛余照 ()
早霜 ()


我的最新动态

名家 王如何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王如何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很想认识王如何
2006-12-17 14:12:46
为方便联系,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杨仲义
2006-12-17 14:09:17
为方便联系,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小国
2006-09-07 10:33:35
又是一年秋收时,好作品支持
sky
2006-09-07 10:27:32
very good , I like it,
小国
2006-09-07 10:23:00
作品不错啊,学习了,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国画艺术名家王如何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